湿疹的十大常用药包括糖皮质激素类(如氢化可的松乳膏、糠酸莫米松软膏)、钙调磷酸酶抑制剂(如他克莫司软膏)、抗组胺药(如氯雷他定)、抗生素(如莫匹罗星软膏)等,需根据湿疹分期和严重程度选择外用或口服药物,并严格遵医嘱使用以避免不良反应。
- 糖皮质激素:急性期首选弱效药(如氢化可的松),慢性肥厚性皮损可用强效药(如卤米松),但需避免长期使用导致皮肤萎缩。
- 钙调磷酸酶抑制剂:适用于面部或薄嫩部位湿疹(如他克莫司软膏),安全性较高但可能引起局部刺激。
- 抗组胺药:缓解瘙痒(如西替利嗪),第二代药物嗜睡副作用更少。
- 抗生素:合并感染时使用(如莫匹罗星软膏),避免细菌加重炎症。
- 免疫抑制剂:重症患者短期使用(如环孢素),需监测肝肾毒性。
- 收敛剂:急性渗出期用炉甘石洗剂或硼酸溶液湿敷,减少渗液。
- 角质松解剂:慢性湿疹可用尿素软膏(20%-40%)去除鳞屑。
- 中成药:辅助缓解症状(如湿毒清胶囊),需辨证使用。
- 保湿剂:基础护理(如凡士林),修复皮肤屏障减少复发。
- 紫外线疗法:顽固性湿疹可尝试光疗,但儿童慎用。
湿疹治疗需结合药物与日常护理,避免搔抓和过敏原,严重者应及时就医调整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