洁净手术室的四个净化级别根据空气洁净度划分为Ⅰ级(百级)、Ⅱ级(千级)、Ⅲ级(万级)和Ⅳ级(十万级),数字越小洁净度越高,适用于不同手术类型。Ⅰ级用于关节置换、器官移植等高无菌要求手术,Ⅱ级适用于胸外科等一类切口无菌手术,Ⅲ级用于普通外科和妇产科,Ⅳ级则针对肛肠外科等污染类手术。
-
Ⅰ级特别洁净手术室(百级)
空气洁净度达100级,每立方米大于0.5μm的尘粒数不超过3500粒,且5μm以上尘粒数为零。手术区风速控制在0.2~0.25m/s,温度21~25℃,湿度30~60%。专用于脑外科、心脏外科等高精度手术,手术室规格通常为8米×6米,确保无菌环境。 -
Ⅱ级标准洁净手术室(千级)
洁净度1000级,0.5μm尘粒数不超过35000粒/m³,5μm尘粒数≤300粒/m³。适用于胸外科、整形外科等一类切口手术,换气次数24次/小时,手术室参考规格7米×6米,兼顾无菌与操作空间需求。 -
Ⅲ级一般洁净手术室(万级)
洁净度10000级,0.5μm尘粒数≤350000粒/m³,5μm尘粒数≤3000粒/m³。用于普通外科(非一类切口)和妇产科手术,换气次数18次/小时,手术室规格7米×5米,平衡洁净度与医疗效率。 -
Ⅳ级准洁净手术室(十万级)
洁净度十万级,主要处理肛肠外科等污染类手术,换气次数12次/小时,手术室规格6.5米×5米。虽洁净度较低,但通过正压控制和独立通风仍能有效降低感染风险。
洁净手术室的分级设计是医疗安全的核心保障,选择合适级别需结合手术类型、感染风险及设备条件。建议医疗机构严格遵循国家标准,定期检测空气质量,确保手术环境持续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