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反复发低烧(体温持续在37.3℃~38℃)可能是多种疾病的信号,需警惕感染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恶性肿瘤及血液系统疾病。这类症状往往隐藏着慢性炎症或免疫异常,尤其当伴随乏力、体重下降时更应重视。
-
感染性疾病:细菌或病毒感染是低烧最常见的原因。结核病、慢性鼻窦炎、尿路感染等慢性炎症可能仅表现为持续低热,容易被忽视。支原体、真菌等特殊病原体感染也可能导致体温轻微升高。
-
自身免疫性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等疾病会引发免疫系统错误攻击自身组织,产生长期低烧。这类疾病常伴有关节痛、皮疹等特异性症状。
-
恶性肿瘤:淋巴瘤、白血病等血液肿瘤早期可能仅表现为反复低热。实体瘤如肺癌、肝癌也可能通过释放致热因子导致体温异常。若低烧持续1个月以上且无明确感染灶,需排查肿瘤可能。
-
血液系统疾病:溶血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等疾病会干扰正常造血功能,引发代谢异常性低热。这类疾病往往伴随贫血、皮下出血等体征。
-
内分泌与药物因素:甲状腺功能亢进会加速代谢导致体温升高,而某些抗生素、抗癫痫药物可能引发药物热。停药后体温通常恢复正常。
反复低烧超过2周或每月发作3次以上,建议尽早就医检查血常规、炎症指标、肿瘤标志物及免疫抗体。日常需记录体温变化曲线,避免自行服用退烧药掩盖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