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病异地转移最新政策规定已明确,新增5种门诊慢特病纳入跨省直接结算范围,目前全国范围内可结算病种已达10种,包括高血压、糖尿病、恶性肿瘤门诊放化疗、尿毒症透析、器官移植术后抗排异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类风湿关节炎、冠心病、病毒性肝炎和强直性脊柱炎。
1. 新增病种及覆盖范围
- 新增病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类风湿关节炎、冠心病、病毒性肝炎、强直性脊柱炎。
- 覆盖范围:全国所有医保统筹地区均支持上述10种门诊慢特病的跨省直接结算服务。
2. 政策实施时间
- 2024年12月底前,国家将统一上线新增病种的跨省直接结算服务,确保政策全面落实。
3. 备案与资格认定
- 备案要求:参保人需按照参保地规定完成门诊慢特病资格认定,并通过国家医保服务平台APP或线下窗口办理异地就医备案。
- 查询服务:参保人可登录国家医保服务平台APP,查询门诊慢特病资格认定信息及跨省结算政策。
4. 结算规则
- 支付政策:执行“就医地目录、参保地政策”,即就医地规定的支付范围,参保地规定的支付比例、起付标准和最高支付限额。
- 费用结算:跨省联网定点医疗机构可支持直接结算,无需参保人垫付医疗费用。
5. 政策意义
- 减轻患者负担:跨省直接结算减少患者垫付医疗费用,累计惠及891.88万人次,减少群众垫付金额90.78亿元。
- 优化医疗服务:通过扩大病种范围,进一步满足慢性病患者异地就医需求,提升医保服务便利性。
总结
慢病异地转移政策的实施,不仅扩大了可跨省直接结算的病种范围,还通过简化备案流程和优化结算规则,极大便利了患者异地就医。建议参保人及时完成资格认定和备案,以便享受政策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