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瘟病是水稻常见病害,由真菌感染引起,危害症状与生育期和侵染部位密切相关,主要分为以下类型:
一、苗瘟
-
症状 :幼苗基部变为灰黑色,上部呈褐红色,叶片卷缩枯死,严重时成团状死亡,类似火烧状。
-
危害 :导致秧苗死亡,无法正常抽穗,是稻瘟病最严重的初侵阶段。
二、叶瘟
-
症状 :叶片出现不规则褐色梭形或圆形病斑,边缘常伴褐色坏死线,潮湿时叶背生灰绿色霉层。病斑可分为慢性型(暗绿色斑点扩展为梭形)和急性型(近圆形病斑伴褐色霉层)。
-
危害 :影响光合作用,导致植株矮小,严重时连片死亡,降低产量。
三、节瘟
-
症状 :稻节初生褐色小点,逐渐绕节扩展至全节,使节部变黑、干枯、易折断,表面形成黑色霉层。
-
危害 :影响稻穗灌浆,导致半枯穗或枯穗,严重时绝产。
四、穗颈瘟
-
症状 :穗颈处出现水渍状褐色斑点,向下扩展至穗部,导致穗部变褐、枯白,严重时整个穗子干枯。
-
危害 :造成白穗或半白穗,显著降低产量。
五、谷粒瘟
-
症状 :谷壳和护颖上出现灰白色或暗灰色不定形病斑,严重时谷粒枯白、成秕谷。
-
危害 :导致籽粒不饱满,降低稻米品质和产量。
六、枝梗瘟
-
症状 :穗轴或枝梗部位出现褐色病斑,导致枝梗枯死,谷粒无法灌浆。
-
危害 :与穗颈瘟类似,但危害范围较小。
预防与控制建议
-
种子处理 :选用抗病品种,播种前对种子进行消毒处理。
-
田间管理 :合理密植,控制水分和营养供给,减少叶片伤口。
-
药剂防治 :发病初期喷施三唑酮、春雷霉素等药剂,重点防治叶瘟、穗瘟。
-
综合管理 :结合病虫害监测,调整种植结构,降低病害风险。
稻瘟病若在孕穗期或抽穗期发病,危害最为严重,需及时采取防控措施以减少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