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雷霉素、三环唑、稻瘟灵
防治稻瘟病的药物选择需根据发病阶段、抗药性情况以及环境条件综合判断,以下为综合推荐及使用要点:
一、常用高效药剂推荐
-
春雷霉素
-
特点 :广谱、低毒、无残留,对稻瘟病有优异的预防和治疗作用,尤其适合抽穗期和灌浆期使用,对结实无影响。
-
用法 :每亩80-100ml兑水15kg喷雾,需配合种子处理(如咪鲜胺浸种)。
-
-
三环唑
-
特点 :内吸传导性强,可快速覆盖植株各部位,防止病害蔓延。与多菌灵、肟菌酯等混用可提高效果。
-
用法 :发病初期每亩20-30g兑水15kg喷雾,或与富士一号、春雷霉素复配使用。
-
-
稻瘟灵
-
特点 :杂环类内吸性杀菌剂,兼具预防与治疗功能,对叶组织、穗轴等关键部位有较好保护。
-
用法 :每亩80-100ml兑水15kg喷雾,抗药性地区可与其他药剂混用。
-
-
吡唑醚菌酯
-
特点 :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内吸传导性强,还能调节水稻生长,提高抗逆性。
-
用法 :破口期和齐穗期各喷1次,每亩55-80ml兑水20-30kg喷雾。
-
二、复配制剂优势
-
春雷·三环唑 :结合春雷霉素和三环唑的协同作用,增强内吸性和防抗性,适用于抽穗期。
-
氟环·咪鲜胺 :氟环唑抑制病菌生长,咪鲜胺预防治疗,对纹枯病和稻瘟病有增效效果。
-
稻瘟酰胺·嘧菌酯 :苯氧酰胺类与甲氧基丙烯酸酯类复配,抑制孢子萌发和能量合成。
三、防治策略
-
预防为主 :种植前用咪鲜胺浸种,发病初期优先选用保护型杀菌剂(如三环唑、富士一号)。
-
综合防治 :结合叶面喷施与土壤消毒(如枯草芽孢杆菌),穗颈瘟等难治性病害需早期干预。
-
轮换用药 :避免长期连续使用单一药剂,推荐交替使用三唑类、咪唑类等不同作用机制的药剂。
四、注意事项
-
抗药性管理 :发病初期用药,间隔5-7天复配喷施,可延缓抗药性产生。
-
环境安全 :优先选择低毒、环保药剂(如春雷霉素、稻瘟灵),减少对生态影响。
(注:具体用药需参考当地农业部门发布的《全省主要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科学安全用药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