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24日是第30个世界防治结核病日,我国今年的宣传主题为“全面行动 全力投入 全民参与 终结结核”。结核病是一种可防可治的慢性传染病,但若不及时治疗,可能导致严重健康威胁甚至死亡。
-
科学认识结核病
结核病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主要侵犯肺部(肺结核),也可累及其他器官。典型症状包括持续咳嗽咳痰超过2周、午后低热、盗汗、消瘦等。若出现这些症状,需及时就医排查。 -
传播途径与高危人群
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如咳嗽、打喷嚏)。高危人群包括儿童、老年人、糖尿病患者、HIV感染者及免疫力低下者。密切接触者应定期筛查,早发现早治疗。 -
预防措施
接种卡介苗(儿童)、保持室内通风、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咳嗽掩口鼻、不随地吐痰)是关键。健康饮食、规律作息和适度运动可增强免疫力,降低感染风险。 -
规范治疗与注意事项
肺结核需联合用药(如异烟肼、利福平),疗程6-9个月,耐药患者需18-24个月。坚持全程规范治疗是治愈的核心,擅自停药易导致耐药性。患者应分室居住、佩戴口罩,痰液需消毒处理。 -
社会共治与全民参与
终结结核病需多方协作:医疗机构加强筛查,学校落实晨检,公众提高防护意识。通过科普宣传消除歧视,鼓励患者主动就医。
结核病防治关乎全民健康,从个人防护到社会支持,每一步都至关重要。2025年,让我们携手行动,为终结结核病流行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