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症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其核心危害包括代谢紊乱、心脏超负荷及血管内皮损伤。 研究表明,肥胖患者冠心病风险增加2-3倍,高血压患病率超40%,且易引发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控制体重可显著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肥胖通过多重机制损害心血管健康。脂肪堆积导致代谢综合征,高血糖、高血脂持续损伤血管内皮,加速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血容量增加和高血压迫使心脏超负荷工作,长期引发左心室肥厚与舒张功能障碍。肥胖者常合并睡眠呼吸暂停,夜间缺氧进一步诱发心肌缺血和电活动异常。值得注意的是,内脏脂肪的炎症因子分泌会直接破坏血管弹性,升高血栓风险。
预防需采取综合干预。饮食上减少饱和脂肪和精制碳水摄入,增加膳食纤维;运动方面建议每周150分钟中强度有氧锻炼,如快走或游泳;对于BMI≥30者,可在医生指导下结合药物辅助减重。定期监测血压、血脂及空腹血糖至关重要。
提示: 即使体重轻微下降(如5%-10%),也能明显改善心脏功能。建议肥胖人群每年进行心血管风险评估,早期干预可逆转部分病理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