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保个人账户并非什么药都可以买,其使用范围严格限定于医保目录内的药品,且需符合“本人使用、合规购药”原则。 甲类药品可全额支付,乙类需自付10%-20%,而滋补类、保健品等非治疗性药品明确禁止刷医保卡。个人账户资金虽属个人所有,但违规使用可能触发监管风险。
医保目录内药品分为甲类和乙类。甲类药品(如连花清瘟)临床必需、价格较低,可直接刷卡全额支付;乙类药品(如司美格鲁肽注射液)需先自付一定比例。目录外药品(如营养滋补品、动物脏器制品、酒制剂等)一律不可用医保支付。部分城市如深圳还要求处方药需凭医生处方购买,且单次购药量需合理,避免被怀疑“倒药套现”。
使用规则上,医保卡仅限本人实名使用,不得外借。但部分地区(如深圳、天水)允许通过家庭账户绑定,将个人账户资金用于配偶、子女等直系亲属的合规医疗支出。需注意,非医疗用途(如购买保健品、日用品)属于骗保行为,可能面临账户冻结、罚款甚至信用记录受损。
查询药品是否属于医保目录,可通过“国家医保局”微信公众号或“国家医保服务平台”APP输入药品名称实时检索。例如,搜索“连花清瘟”显示为医保甲类,而“司美格鲁肽”为乙类且限特定适应症。
医保个人账户是“专用账户”而非“自由账户”,务必严格遵循目录范围和实名制规则。购药时保留凭证、核对药品编码,并优先选择正规药店,既能保障权益,也能避免法律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