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晚上特别痒白天稍缓,需警惕 9 种疾病:湿疹,夜间温度升高、血流加快,刺激神经末梢;荨麻疹,夜晚人体激素水平变化,抑制过敏反应能力减弱;糖尿病,血糖波动致使神经病变和微血管受损;甲状腺疾病,甲状腺功能异常引发代谢紊乱;肝胆疾病,胆汁淤积,胆盐沉积刺激神经末梢;肾脏疾病,尿素等毒素无法正常排出,沉积皮肤引发瘙痒;淋巴瘤,肿瘤细胞释放活性物质刺激神经;寄生虫感染,寄生虫夜间活动频繁;皮肤干燥症,夜间皮肤水分流失加快,瘙痒加剧 。
湿疹发作时,皮肤炎症反应在夜间更为敏感,被窝内温度升高,促使组胺等炎性介质释放,加重瘙痒感。荨麻疹患者体内的内源性糖皮质激素在凌晨分泌最少,对过敏反应的抑制作用降低,导致夜间症状明显。糖尿病患者长期高血糖会损害神经纤维,使神经传导功能异常,同时微血管病变影响皮肤营养供应,夜间血液循环减缓,瘙痒感更为突出。甲状腺功能亢进会加速新陈代谢,产热增多,皮肤血管扩张,而甲状腺功能减退会使皮肤黏液性水肿,代谢废物堆积,两者都会造成夜间皮肤瘙痒。肝胆疾病导致胆汁排泄不畅,胆汁中的胆盐进入血液,沉积在皮肤,刺激神经末梢,夜间人体代谢减缓,症状更易显现。肾脏疾病患者肾功能下降,尿素氮、肌酐等代谢废物在体内蓄积,通过皮肤排出时刺激神经,引发瘙痒,夜间平躺后,毒素更易在皮肤分布。淋巴瘤患者的肿瘤细胞会释放如组胺等活性物质,刺激神经,夜间人体免疫系统活跃度变化,可能让瘙痒加剧。寄生虫感染如螨虫、阴虱等,会在夜间爬出皮肤表面活动、产卵,刺激皮肤引发瘙痒。皮肤干燥症患者的皮肤屏障功能受损,夜间水分流失快,皮肤更干燥,瘙痒感也会随之加重。
当皮肤出现夜间瘙痒明显、白天稍缓的情况,应提高警惕,若症状持续不缓解,及时就医排查病因,以便早发现、早治疗,避免延误病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