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介入手术风险总体可控,但存在一定并发症可能。作为微创治疗手段,其核心优势在于创伤小、恢复快,且能精准打击肿瘤,但需警惕栓塞后综合征、肝功能损害、异位栓塞等风险。具体风险程度因患者个体差异(如肝功能、肿瘤大小)而异,需由专业团队评估后实施。
肝癌介入手术的风险主要集中于以下几方面:
- 常见短期反应:约80%患者术后会出现栓塞后综合征,表现为发热(38℃左右)、腹痛、恶心呕吐,通常3-7天可缓解。这与肿瘤坏死吸收有关,需对症处理。
- 肝功能影响:化疗药物及栓塞可能导致转氨酶升高,尤其对基础肝功能差的患者风险更大。术前评估及术后保肝治疗是关键。
- 血管相关并发症:穿刺点血肿、假性动脉瘤发生率为3%-5%,严重异位栓塞(如胆囊动脉栓塞)概率低于1%,但可能引发胆囊穿孔等危急情况。
- 个体化差异:晚期肝癌或合并门静脉高压者,可能加重腹水或消化道出血风险;老年患者或心肺功能不全者耐受性更低。
为降低风险,建议选择经验丰富的医疗团队,术后密切监测肝功能及生命体征。若出现持续高热、剧烈腹痛或黄疸加深,需立即就医。总体而言,介入手术仍是中晚期肝癌安全有效的选择,但需权衡利弊后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