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医院确诊高血压需通过规范流程:非同日3次测量血压≥140/90mmHg,结合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及必要辅助检查(如心电图、肾功能检测),排除继发性因素后即可确诊。关键点包括标准化血压测量、动态监测避免误诊以及分级转诊机制,确保诊断准确性和后续管理有效性。
-
初诊与血压测量
首次就诊时,医生会详细询问病史(如家族史、生活习惯)并进行体格检查。血压测量需严格遵循标准:患者静坐5分钟后,使用校准的血压计,测量2-3次取平均值。避免运动、咖啡因等干扰因素,必要时建议家庭血压监测或24小时动态监测以排除“白大衣高血压”。 -
辅助检查与风险评估
基础检查包括血常规、尿常规、血脂血糖及肾功能检测,评估靶器官损害(如心电图查心脏功能)。社区医院会根据结果进行风险分层,血压≥160/100mmHg或合并并发症者需转诊上级医院。 -
确诊与分级管理
非同日3次测量达标即确诊,纳入慢病管理系统。社区医院提供随访(每年至少4次)、生活方式指导及药物调整。血压控制不佳或复杂病例通过转诊通道获得专科治疗,2周内跟进转诊结果。
早期确诊和规范管理是防控高血压并发症的核心。居民应定期监测血压,尤其35岁以上或高危人群,社区医院的首诊作用不可替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