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即便患者没钱,医院也会对危急重症病人进行抢救。我国有明确规定,对危重急诊患者应遵循先及时救治、后补交费用的原则,以保障急诊救治的及时性与有效性。下面从具体规定和实际操作两方面为你详细介绍。
从规定层面来看,2019 年通过的《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明确指出,急救中心(站)不能以未付费为由,拒绝或者拖延为急危重症患者提供急救服务。早在 2014 年,相关部门也已强调,急救中心(站)和急救网络医院不能因费用问题拒绝或者延误院前医疗急救服务 。这都表明保障患者生命是首要任务。
在实际操作中,医院急诊科有严格分诊程序及原则,会依据病人疾病危险程度分诊。对于可能危及生命安全的患者,会立即实施抢救,执行先抢救、后结算制度,无需患者办理挂号、候诊等手续,还会标明绿色通道标记 。像遇到路倒病人、流浪人员、无支付能力病人等,医院也会积极救治。例如,公安送来的随时有生命危险的病人,即便联系不到家人或家人不愿露面,医院也会先全力抢救 。
所以,在紧急状况下,医院不会因患者没钱而不抢救。但需注意,非危急重症情况可能在费用方面有不同流程,若就医前知晓自身经济困难,可提前向相关部门或医院咨询救助政策与途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