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补助提高,个人缴费微调
2024年城乡居民医保新政策主要在财政补助、缴费标准、保障范围及特殊群体支持等方面进行了优化调整,具体变化如下:
一、财政补助与筹资标准
-
财政补助增加
2024年城乡居民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提高30元,达到每人每年670元,其中中央财政补助536元、省级116.8元、市级7.6元、区级9.6元。 - 个人缴费标准提高20元,为每人每年400元,较上年增幅有所降低。
-
筹资标准规范
总体筹资标准为1070元(含财政补贴670元、个人缴费400元),比往年增加50元。财政补贴中,中央财政占比最大,达到536元。
二、缴费标准与时间
-
缴费金额
-
基础个人缴费400元,财政补贴670元,总筹资1070元。
-
补缴政策调整:2024年6月30日后补缴者需支付1050元(含900元补贴和150元滞纳金)。
-
-
缴费期限与待遇享受期
集中缴费期为2024年9月至12月20日,待遇享受期延续至2025年12月31日。设置3个月补缴期,补缴后次年1月1日恢复待遇。
三、保障范围与待遇
-
扩大保障范围
-
将部分罕见病治疗药物、先进医疗技术(如微创手术、靶向治疗)及基层医疗机构门诊纳入报销范围。
-
基础门诊统筹覆盖范围扩大至二级定点医院,报销比例提高至50%(二级医院)。
-
-
提高报销比例与降低起付线
-
重大疾病报销比例显著提升,例如癌症、心脑血管疾病等患者负担减轻。
-
起付线降低,贫困家庭和低收入人群受益更多。
-
四、特殊群体支持
-
全额资助与差额资助
-
特困人员、低保对象、返贫致贫人口等实现全额资助;
-
低保边缘群体按250元、三/四类低保按310元标准定额资助。
-
-
门诊待遇调整
- 糖尿病、高血压患者门诊用药纳入保障范围。
五、其他改革
-
异地就医直接结算
进一步完善异地就医备案流程,提升流动人口就医便利性。
-
政策协同
大病保险起付标准与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挂钩,最高支付限额达6倍左右。
以上政策通过财政支持与制度优化,提升了医保的覆盖面和保障能力,尤其关注低收入群体和弱势群体,进一步推动全民医保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