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位截瘫是指第二胸椎以上的脊髓横贯性病变导致的四肢瘫痪,常见病因包括外伤、脊髓病变及先天性疾病,典型症状为肢体感觉运动功能丧失、二便失禁及呼吸肌受累,预后较差但可通过综合治疗改善生活质量。
-
核心定义与病变位置
医学上将第二胸椎以上的脊髓损伤称为高位截瘫,损伤位置越高,影响范围越广。例如颈髓损伤可能导致呼吸肌麻痹,需依赖呼吸机辅助。 -
主要病因
- 外伤:脊柱骨折、车祸等直接损伤脊髓,占病例的70%以上。
- 疾病因素:脊髓肿瘤、血管瘤压迫或炎症(如横贯性脊髓炎)破坏神经传导。
- 先天异常:如脊柱发育畸形,随年龄增长逐渐引发脊髓功能障碍。
-
典型症状与并发症
- 运动障碍:四肢完全瘫痪,肌张力先弛缓后痉挛。
- 感觉异常:损伤平面以下痛温觉消失,部分患者保留会阴部感觉。
- 内脏功能紊乱:膀胱直肠失控、高热无汗,长期卧床易引发肺炎和褥疮。
-
治疗与康复关键
- 急性期:手术解除脊髓压迫,配合激素冲击和神经营养药物。
- 长期管理:电刺激、呼吸训练及心理干预可提升功能代偿,近年脊髓电刺激术(SCS)已帮助部分患者恢复部分运动能力。
高位截瘫患者需终身康复支持,早期干预和家庭护理能显著降低并发症风险。若出现脊柱外伤后运动障碍,应立即就医以争取最佳治疗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