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震颤并不完全属于正常现象,在一些生理状态下,如过度疲劳、情绪紧张时出现的短暂、轻微舌震颤,往往是暂时的,可自行缓解;但如果是持续且明显的舌震颤,则可能与神经系统疾病(如帕金森病、小脑病变)、内分泌疾病(如甲亢)、药物副作用或酒精戒断等病理因素相关,需引起重视。
- 生理性舌震颤:在人体处于极端疲劳状态,或是遭遇强烈情绪波动,如紧张、焦虑、恐惧时,神经系统兴奋性增强,可能引发舌部肌肉不自主震颤。这类震颤通常症状轻微,待身体恢复或情绪平复后,震颤现象便会消失。
- 病理性舌震颤:帕金森病患者会因脑部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死亡,致使神经递质失衡,出现包括舌震颤在内的肢体震颤;小脑发生病变,影响了其对肌肉运动的协调功能,也可能导致舌震颤;甲状腺功能亢进会使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机体代谢加快、交感神经兴奋,引发舌震颤;某些药物副作用,或酒精戒断过程中,也会出现舌震颤症状 。
当发现舌震颤情况时,若为偶尔、轻微且无其他不适,可先观察并调整生活状态。但要是舌震颤频繁出现、症状明显,或伴随肢体无力、头晕、心慌等其他异常,应及时就医检查,明确原因并采取相应治疗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