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性心内膜炎并非其他病症的前兆,而是一种因细菌感染心脏内膜表面(主要是心脏瓣膜)引发的疾病。其关键亮点在于,感染常源于口腔、皮肤等部位的细菌进入血液,随血流侵袭心脏,若不及时治疗,会严重损害心脏瓣膜,甚至危及生命。
- 感染途径:口腔手术、牙科操作、皮肤感染等,容易导致细菌入血。例如,拔牙时,口腔内的细菌可能趁机进入血液循环,最终抵达心脏。
- 高危人群:本身有心脏瓣膜病、先天性心脏病、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等人群,由于心脏结构存在异常,更易被细菌侵犯;长期静脉注射药物、免疫系统功能低下的人,也面临较高感染风险。
- 典型症状:不规则发热,体温可波动在 38℃ - 39℃ ;出现贫血症状,表现为面色苍白、头晕乏力;皮肤黏膜出现瘀点,甲床下线状出血;还可能有心脏杂音变化,这是因为瓣膜受损导致血流异常。
细菌性心内膜炎不是其他病症的前兆,而是独立的严重感染性疾病。一旦出现上述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检查诊断,早发现、早治疗,避免病情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