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假膜性肠炎主要由肠道菌群失调引发,核心病因是难辨梭状芽孢杆菌过度繁殖并产生毒素,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免疫功能低下或胃肠道手术是常见诱因。
- 抗生素滥用破坏菌群平衡:广谱抗生素抑制正常肠道菌群,导致耐药的难辨梭状芽孢杆菌成为优势菌,其产生的A毒素(肠毒素)和B毒素(细胞毒素)直接损伤肠黏膜,引发炎症和假膜形成。
- 高危人群与基础疾病:免疫功能低下儿童(如化疗、器官移植后)、早产儿或长期住院患儿风险更高,合并肠道疾病(如炎症性肠病)或营养不良会进一步削弱肠道防御能力。
- 医源性因素:胃肠道手术或放疗后,肠道运动功能减弱,菌群定植抵抗力下降,难辨梭状芽孢杆菌易通过粪-口途径感染。
- 其他病原体参与:少数病例由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细菌引起,但毒素机制与难辨梭状芽孢杆菌类似。
提示:合理使用抗生素、加强医院感染控制是预防关键,若患儿出现腹泻伴伪膜排出需及时就医排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