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俗称“红眼病”)主要由肠道病毒70型(EV70)、柯萨奇病毒A组24型变种(CA24v)和腺病毒11型等病毒引起。这些病毒存在于患者的眼部分泌物、泪液、咽部或粪便中,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尤其是在发病后2周内传染性最强。
病因分述
病原体特性
- EV70和CA24v属于微小RNA病毒科,具有耐酸、耐乙醚、耐碘苷的特性,但易被75%酒精杀灭。
- 这些病毒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中生存与传播能力较强,容易通过接触传播。
传播途径
- 病毒通过接触被污染的手、物品或水传播,如共用毛巾、接触患者眼部分泌物等。
- 部分患者咽部或粪便也可能带毒,增加传播风险。
易感人群
- 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对人群普遍易感,各年龄组均可感染,且病后免疫力短暂,可能被不同病毒重复感染。
季节性特征
- 该病全年均可发病,但多发于夏秋季,这与高温潮湿的环境利于病毒传播有关。
预防与总结
为避免感染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建议注意个人卫生,避免接触患者用过的物品,勤洗手,并使用75%酒精消毒可能被污染的物品。该病属于自限性疾病,一般可在2~3周内痊愈,预后良好。
如需进一步了解,可参考相关权威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