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缴纳的医保不划入个人账户,是因为医保基金采用“统筹共济”模式,单位缴费部分主要用于构建医保统筹基金,为全体参保人提供住院、大病等高风险保障,而个人缴费部分才直接划入个人账户用于日常门诊购药。
-
医保基金的双轨设计:我国医保体系分为统筹基金和个人账户。单位缴纳的保费(通常为工资基数的6%-10%)全部进入统筹池,由全体参保人共享,用于报销住院、手术等大额医疗费用;个人缴纳部分(约2%)则存入个人账户,覆盖日常小额支出。这种设计强化了互助共济功能,避免资金沉淀在健康人群账户中。
-
风险分担的公平性:不划拨单位缴费至个人账户,可确保资金优先用于重病、高龄等高风险群体。若单位缴费也划入个人账户,可能导致急需医疗救助的患者因统筹资金不足而得不到充分保障,违背医保“保基本、防大病”的初衷。
-
优化资金使用效率:个人账户资金使用灵活但易闲置,而统筹基金集中管理能高效覆盖群体医疗需求。例如,癌症患者的化疗费用可能高达数十万,仅靠个人账户无法承担,需依赖统筹基金支付大部分费用。
-
政策动态调整趋势:近年医保改革逐步减少个人账户划拨比例,扩大统筹基金支付范围(如门诊慢特病报销),进一步体现“共济”属性。未来个人账户可能仅保留少量资金,更多用于家庭共济或购买补充保险。
医保制度的核心是通过社会互助分散医疗风险,单位缴费进入统筹基金正是这一原则的体现。参保人虽无法直接支配单位缴纳部分,但能享受更稳定的普惠性保障,尤其在面临重大疾病时尤为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