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水病是藏医理论中的一种病理概念,指体内“黄水”(类似中医的湿邪或湿热)失衡导致的疾病,主要表现为皮肤湿疹、关节肿痛及内脏功能紊乱,治疗以藏药调理和传统外治法为主。
-
病理基础与成因
黄水被视为血的糟粕转化而来,正常时润滑关节、调节体液,但饮食失调或体质失衡会导致其积聚,引发病变。常见诱因包括胆汁代谢异常、风寒湿邪侵袭或“隆、赤巴、培根”三因失调。 -
典型症状与分类
- 皮肤表现:荨麻疹、湿疹、疥疮等渗出性病变。
- 关节症状:红肿热痛、屈伸不利,严重时关节畸形(类似痛风或关节炎)。
- 内脏影响:黄水内侵可能引发心悸、水肿或脓疡。
根据病程可分为急性(热性,血与赤巴失衡)和慢性(寒性,隆与培根失衡)。
-
藏医特色疗法
- 内服药物:如十五味乳鹏丸、二十五味驴血丸等,旨在“干黄水”(除湿化瘀)。
- 外治法:放血疗法(热症适用)、泻下疗法(排毒)及药浴等,直接调节黄水分布。
提示:黄水病需专业藏医辨证施治,避免自行用药。若出现相关症状,建议结合现代医学检查与藏医诊疗综合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