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保药品分类与代码的构成及含义如下:
一、医保药品分类体系
医保药品目录分为 甲类 和 乙类 两类:
-
甲类药品 :临床治疗必需、使用广泛、疗效好,且同类药品中价格最低的药品,全额纳入医保报销范围;
-
乙类药品 :可供临床治疗选择使用,疗效与甲类相当但价格较高的药品,需参保人自付10%-20%后,剩余部分纳入医保报销。
二、药品编码规则
医保药品代码采用23位字母组合,具体结构如下:
-
前6位 :药品通用名
-
第7-13位 :分类标识
-
X :西药
-
Z :中成药
-
Y :饮片
-
E :儿童西药
-
EZ :儿童中成药
-
XF :复合西药
-
-
第14-23位 :药品属性标识
-
b :非基本药物(省增补目录外)
-
d :大类药物(同类药品统称)
-
三、查询定点医院药品采购信息
可通过医保局官网或定点医院信息系统查询近期采购的药品目录,主要步骤:
-
进入医保局官方平台
-
选择“药品目录查询”功能
-
输入药品通用名或编码筛选
-
查看医院是否为定点采购单位
四、示例说明
若某药品编码为 XZ123456789ABC :
-
前6位 “XZ”表示该药品为 中成药 ;
-
中间2位 “12”可能对应特定剂型或生产厂家;
-
最后5位 “34567”为药品在医保目录中的具体编码。
总结
医保药品分类通过甲乙两类划分报销比例,代码结构标准化便于医保管理。参保人可根据药品分类和自费比例合理选择用药,同时可通过医保平台查询药品采购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