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保每月扣费但账户余额不变,主要原因是个人缴纳部分进入统筹账户(用于报销大病费用),只有单位缴费或灵活就业者全额缴费才会划入个人账户。 部分地区改革后,职工医保个人账户仅按缴费基数2%划入,其余全部纳入统筹基金,导致账户“零增长”现象。
医保缴费分为个人与单位两部分。企业职工医保中,个人缴纳的2%通常直接进入个人账户,单位缴纳的8%-10%大部分划入统筹账户;灵活就业人员按最低档参保时,可能全部费用进入统筹账户,个人账户无资金注入。例如某地月薪5000元,个人每月医保扣费100元进入个人账户,单位缴纳的400元中仅有30元划入个人账户,剩余370元进入统筹池。
医保改革后个人账户划拨规则调整。2023年起多地推行门诊共济保障,单位缴纳部分不再转入个人账户,仅保留个人缴费部分。若月薪1万元,改革前个人账户每月可得300元(个人200+单位100),改革后仅剩200元,账户余额增速明显放缓甚至停滞。
统筹账户承担核心保障功能。住院费用报销、特殊门诊、大病保险等均依赖统筹基金,个人账户则用于日常小额医疗支出。部分地区允许用个人账户资金为家人代缴居民医保或购买补充保险,变相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查询医保余额需区分账户类型。登录医保平台或支付宝等渠道,若“个人账户余额”长期未变,可能因缴费全部进入统筹账户;若显示“历年结余”减少,说明已用于支付自费部分。建议优先使用医保卡挂号或购药,直接触发统筹报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