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种靶向药品纳入医保目录,大幅减轻患者用药负担,覆盖肺癌、乳腺癌、血液肿瘤等高发疾病,标志着我国抗癌治疗可及性迈入新阶段。
-
覆盖病种广泛
本次纳入的靶向药涉及肺癌(如奥希替尼)、乳腺癌(帕博西尼)、淋巴瘤(伊布替尼)等10余类高发肿瘤,尤其对罕见病用药(如尼洛替尼)的纳入填补了医保空白。 -
降价幅度显著
通过国家医保谈判,药品价格平均降幅达50%以上,部分药物如曲妥珠单抗年治疗费用从20万元降至约3万元,极大缓解患者经济压力。 -
提升治疗精准性
靶向药通过基因检测精准匹配患者,相比传统化疗副作用更小、疗效更优。例如EGFR突变肺癌患者使用奥希替尼,中位生存期可延长至23个月以上。 -
优化医保支付机制
部分药品实行“按疗效付费”或分期支付,确保医保基金高效使用,同时推动医疗机构规范用药。
此次调整不仅惠及数百万患者,更推动我国肿瘤治疗向“精准医疗”转型,未来需进一步扩大覆盖病种并优化落地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