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纹公差带的选用需根据实际应用场景和性能要求综合确定,主要考虑以下因素:
一、螺纹精度等级选择
螺纹精度分为精密级(H)、中等级(G、N)和粗糙级(f、S、L),优先级顺序为:
-
精密级(H) :适用于对配合精度要求高的场景,如精密机械、仪器仪表等,配合稳定性高;
-
中等级(G、N) :满足一般机械连接需求,平衡加工成本与性能;
-
粗糙级(f、S、L) :用于制造精度要求较低或加工条件艰苦的螺纹。
二、公差带位置选择
根据内外螺纹的配合需求,选择以下基本偏差组合:
-
最小间隙配合(H/h) :保证螺纹旋合后同轴度,减少螺纹副磨损,适用于高精度配合;
-
间隙配合(H/g、G/h) :便于安装拆卸,提高效率,同时改善螺纹疲劳强度,适用于中等载荷场景;
-
过盈配合(e/f、g/h) :需配合键、销等零件,但易增加装配难度,一般优先避免。
三、旋合长度选择
根据使用场景确定旋合长度:
-
短旋合长度(S) :适用于高精度或高载荷连接,减少螺纹副接触应力;
-
中等旋合长度(N) :满足一般机械连接的平衡性能;
-
长旋合长度(L) :增强螺纹连接可靠性,但会增加加工成本。
四、其他注意事项
-
公差带标注规范 :内螺纹公差带代号用大写字母(如H、G、N),外螺纹用小写字母(如f、s、l);
-
旋向标注 :左旋螺纹用“LH”,右旋用“RH”(部分标准用“R”表示);
-
加工工艺匹配 :高精度螺纹建议选用斜体公差带,粗糙配合可考虑加大间隙。
五、标准参考
优先采用国家标准(如GB/T 197-2003、GB/T 197-1981)中的推荐公差带组合,例如:
-
内螺纹 :H6、G6(中等配合)或7H(粗糙配合);
-
外螺纹 :6H、5G(精密配合)或7G(粗糙配合)。
通过以上因素的综合考量,可确保螺纹配合满足强度、耐磨性和经济性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