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非医保药品刷医保属于违法行为,不仅会导致医保基金流失,还可能面临法律处罚。关键风险包括:虚构诊疗记录、骗保量刑标准、个人信用受损及医疗机构连带责任。
医保药品目录明确规定了报销范围,任何通过虚假手段将非医保药品纳入报销的行为均属骗保。常见手法包括篡改处方、虚开诊疗项目或串换药品编码,这些操作严重破坏医保基金安全。根据《社会保险法》和《刑法》相关规定,个人骗保金额超1万元即可立案,单位骗保超5万元将追究刑责,最高可判处十年有期徒刑。
对参保人而言,参与骗保会直接影响个人信用记录,未来医保待遇可能受限;对医疗机构,情节严重者将被取消定点资格,甚至吊销执照。监管部门通过大数据筛查、处方溯源等方式加强监控,异常结算行为极易被发现。
务必通过正规渠道购药,如确需使用非医保药品,应自费承担。医保基金是全民健康保障的基础,维护其安全是每个公民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