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医保改革以深化支付方式改革为核心,同时优化服务体验和扩大保障范围,主要包含以下六大亮点:
一、支付方式改革深化
-
DRG/DIP 2.0版全面切换
2025年1月1日起,全国统一启用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和病种分值支付(DIP)2.0版,通过大数据实现“一口价”结算,降低不合理医疗费用。
- 试点城市覆盖范围扩大至全国,2026年目标实现所有统筹地区覆盖。
-
结余留用与超支分担机制
引入“结余留用、合理超支分担”机制,医院控费后可获结余,超支部分由医保基金和医院共同承担,平衡控费与服务质量。
二、门诊预交金取消
自2025年3月起,全国公立医疗机构全面取消门诊预交金,患者无需提前缴费即可就诊,减少等待时间并降低经济负担。
三、药品目录与监管强化
-
药品目录更新
新增91种药品纳入医保,涵盖肿瘤、罕见病等领域,预计为患者减负超500亿元。
-
药品追溯码全场景应用
实现药品生产、流通全链条追溯,通过扫码查询保障用药安全,打击假药、劣药问题。
四、医保覆盖范围扩大
-
户籍限制取消
全国推行“常住地参保”,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等群体可在就业地参保,中小学生随迁老人也可实现医保覆盖。
-
家庭共济功能扩展
职工医保个人账户可支付近亲属(含配偶、祖父母、兄弟姐妹等)的医药费用,试点跨省共济,缓解大额医疗费用压力。
五、基金监管与服务质量提升
-
精细化监管
加大飞检查力度,通过数字化、智能化手段覆盖医院、药店等微观主体,规范用药和耗材采购。
-
基层医疗服务优化
加强基层医疗设施建设和人员培训,推动分级诊疗体系完善,缓解大医院就医压力。
六、其他重要调整
-
职工医保个人账户改革 :支持支付参保人员近亲属的医疗费用,跨省就医实时结算功能覆盖近10个省份。
-
大病保险激励机制 :连续参保满4年的居民,大病报销限额每多缴1年提高1000元。
以上改革措施旨在通过机制创新和监管强化,实现医保基金的高效使用和医疗服务质量的提升,进一步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