脓血便最常见于细菌性痢疾,典型表现为黏液脓血便伴腹痛、发热,由志贺菌感染引发肠道黏膜溃疡出血所致。以下是关键知识点:
-
细菌性痢疾是脓血便的首要病因,志贺菌通过污染食物或水源传播,侵袭结肠黏膜导致溃疡,粪便中混有鲜红血液、脓液及黏液,伴随里急后重感。儿童及免疫力低下者症状更严重。
-
溃疡性结肠炎慢性发作时可能出现反复脓血便,伴随腹泻、体重下降,病变局限于结肠黏膜层,内镜检查可见弥漫性糜烂和假息肉。
-
阿米巴痢疾的脓血便呈果酱样,与细菌性痢疾相比腹痛更明显而发热较轻,由溶组织内阿米巴原虫感染引起,粪便镜检可见活动的滋养体。
-
肠结核或克罗恩病等慢性炎症性疾病也可能导致脓血便,但通常伴随长期低热、消瘦等全身症状,病变多累及回盲部。
-
结直肠癌中晚期肿瘤坏死感染时偶见脓血便,但多有无痛性便血先兆,老年患者需警惕,确诊依赖肠镜及病理活检。
出现脓血便应立即就医排查感染性病因,避免自行用药掩盖病情。水电解质紊乱和脓毒血症是严重并发症,早诊断可显著改善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