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重大疾病定义规范明确了28种核心重疾的临床诊断标准,重点更新了恶性肿瘤、急性心肌梗死等6类疾病的理赔条件,强化了“疾病分期”和“治疗手段”的双重判定原则。
此次修订首次将“严重慢性呼吸衰竭”纳入保障范围,并细化甲状腺癌分级赔付标准(TNM分期Ⅰ期按轻症赔付)。针对心血管疾病,新增“冠状动脉搭桥术”的微创手术认定条款,同时明确“终末期肾病”需规律透析90天以上的时间要求。
规范特别强调三项创新原则:一是采用ICD-11国际疾病分类标准,二是引入“临床分期+组织病理学”双重验证机制,三是建立动态调整目录的五年更新周期。对于消费者而言,需注意“严重溃疡性结肠炎”等疾病新增的结肠切除范围要求,以及“严重阿尔茨海默病”新增的自主生活能力评估条款。
2021版定义通过量化指标(如心脏射血分数≤35%)减少理赔争议,但部分疾病仍存在观察期差异(如脑中风后遗症要求180天)。建议投保时对比条款中“疾病名称”“诊断方法”“状态持续时间”三项关键要素,确保保障范围与实际需求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