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医学科常见疾病诊疗规范的核心在于"早期介入、精准评估、个性化治疗"三大原则,重点针对运动系统损伤、神经系统疾病和慢性疼痛三大类病症。通过功能训练、物理因子治疗和辅助器具等综合手段,帮助患者最大限度恢复身体功能。
- 运动系统损伤康复
- 骨折术后:分阶段进行关节活动度训练(2周内)、肌力训练(4-6周)和负重训练(8周后)
- 韧带损伤:急性期采用PRICE原则(保护/休息/冰敷/加压/抬高),慢性期侧重本体感觉训练
- 关节炎:结合热疗(缓解期)与冷疗(急性期),配合低冲击运动如游泳
- 神经系统疾病康复
- 脑卒中:发病24小时后开始体位摆放,2周内启动床边康复,重点训练Brunnstrom分期Ⅲ-Ⅳ期的功能重组
- 脊髓损伤:根据ASIA分级制定方案,完全性损伤重点训练代偿功能,不完全性损伤促进神经重塑
- 周围神经损伤:采用神经肌肉电刺激(NMES)防止肌肉萎缩,配合感觉再教育训练
- 慢性疼痛管理
- 腰椎间盘突出症:麦肯基疗法配合核心肌群训练,避免久坐超过30分钟
- 肩周炎:关节松动术结合爬墙训练,冻结期以被动活动为主
- 纤维肌痛综合征:认知行为疗法结合有氧运动,维持心率在(220-年龄)×60%强度
特别提示康复治疗的"黄金时间窗":脑卒中发病3个月内、脊髓损伤6个月内、骨折术后1年内。建议每周接受3-5次专业康复训练,居家配合每日30分钟自主训练,定期进行FIM(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