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院医保自查自纠报告是定点医疗机构落实自我管理主体责任的重要体现,通过规范诊疗服务行为和医保基金使用,保障人民群众的“看病钱”“救命钱”。根据国家医保局要求,自查自纠报告需全面覆盖医保基金使用情况,并对常见问题进行梳理与整改,最终形成整改清单并主动退回违规使用的医保基金。
一、自查自纠范围与重点领域
- 范围扩大:2025年,自查自纠的主体从定点医疗机构扩展至定点零售药店,涵盖心血管内科、骨科、血液透析、康复、医学影像、临床检验等6个传统领域,并新增肿瘤、麻醉、重症医学3个重点领域。
- 问题清单细化:国家医保局制定了《定点医疗机构违法违规使用医疗保障基金典型问题清单(2025版)》,针对常见问题如串换项目收费、重复收费、超量开药等,明确违规依据与示例。
二、自查自纠流程与规范
- 数据筛查与清单制定:医保部门通过数据分析向医疗机构推送筛查结果,并结合本地医保政策制定个性化问题清单。
- 组织形式:卫生院需成立自查自纠工作组,明确责任分工,逐项排查问题,确保整改到位。
- 整改与退回违规基金:对自查发现的问题,卫生院需及时整改并退回违规使用的医保基金,以规范医保管理。
三、典型问题与整改案例
- 医学影像类问题:如数字化摄影(DR)中串换项目收费、重复收费等,卫生院需严格按照诊疗项目目录收费,避免违规操作。
- 实际案例:如东莞市东部中心医院通过自查自纠,2023-2024年累计上缴违规医保基金200多万元,体现了主动整改的积极态度。
四、注意事项与后续监管
- 注意事项:卫生院需避免敷衍塞责、隐瞒不报等行为,确保自查自纠真实有效。
- 后续监管:国家医保局将对自查自纠不认真的机构开展飞行检查,对违规行为从重处理。
总结
卫生院医保自查自纠报告是提升医保基金使用规范化的关键环节,通过明确范围、细化流程、加强整改,能够有效守护医保基金安全。卫生院需以高度的责任感落实自查工作,确保医保基金真正用于人民群众的医疗需求,同时为后续的医保监管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