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自2023年11月起将试管婴儿等辅助生殖技术纳入医保报销范围,成为全国少数实现此类政策落地的省份之一。此举直接降低不孕不育家庭的经济负担, 并覆盖体外受精(IVF)、胚胎移植等核心项目,预计惠及超10万对夫妇。政策还明确报销比例与流程,部分项目最高可报70%,进一步推动生育支持体系的完善。
广西此次医保扩容涵盖三类关键技术:一是常规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第一代试管婴儿),单周期费用约3-5万元,医保可覆盖50%-60%;二是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第二代试管婴儿),针对男性不育问题,报销比例同步提升;三是胚胎冷冻保存等衍生项目,降低多次移植成本。政策特别规定,参保职工与居民均可享受,需在定点机构治疗并备案。
报销流程设计注重便捷性:患者需先完成生育登记,凭医院诊断证明向医保部门申请备案;治疗结束后,直接持社保卡在定点医院结算,自付部分可通过商业保险二次报销。值得注意的是,年龄限制与尝试周期数可能影响最终报销金额,建议提前咨询医疗机构。
这项政策释放出两大积极信号:一方面,辅助生殖技术从“奢侈品”转变为普惠医疗,缓解“想生不能生”的社会痛点;另一方面,广西率先探索将生殖健康纳入社会保障,为全国提供政策样本。未来随着技术普及,更多家庭有望以可承受成本实现生育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