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保异地结算全国统一政策于2023年1月1日正式实施,核心亮点包括:跨省住院、普通门诊费用直接结算全面推行,备案后可在就医地多次使用;2025年底前实现住院费用跨省结算率超70%,门诊慢特病逐步纳入;线上线下备案渠道打通,急诊抢救无需提前备案。
-
实施时间与政策框架
国家医保局与财政部2022年联合发布的《通知》明确,2023年1月1日起执行《基本医疗保险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经办规程》,统一住院、门诊费用结算规则,解决以往备案时限短、报销比例低等问题。 -
覆盖范围与备案规则
- 长期居住人员(如异地养老、工作)备案长期有效,6个月内不可取消;临时外出人员(如转诊、旅游急诊)备案有效期至少6个月,期内可多次结算。
- 急诊抢救、外伤费用纳入直接结算,出院前补备案仍可享受。
-
结算比例与执行标准
费用报销遵循“就医地目录、参保地政策”:药品和诊疗项目按就医地规定,起付线、报销比例等按参保地标准。临时外出人员报销比例降幅不超20%,转诊人员降幅不超10%。 -
2025年目标与服务升级
到2025年,住院跨省结算率提升至70%以上,普通门诊联网机构数量翻倍,门诊慢特病逐步纳入,全国医保信息平台支撑线上线下“跨省通办”。
提示:参保人可通过国家医保服务平台APP、小程序等线上渠道快速备案,具体报销细节建议咨询参保地医保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