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保不合理收费是指医疗机构违反价格政策或诊疗规范,通过重复收费、超标准收费、分解项目、虚增服务等方式违规使用医保基金的行为。这类行为直接加重患者负担、侵蚀医保基金安全,近年来已成为国家飞行检查的重点打击对象。
常见不合理收费类型及案例解析
- 重复收费:同一项目多次计费或对已包含在整体项目中的子项目单独收费。例如: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已含局部麻醉费用,但医院仍额外收取“局麻费”;血气分析结果已包含血清碳酸氢盐指标,却重复计费。
- 超标准收费:擅自提高收费标准或扩大收费范围。典型案例包括:小针刀治疗按“痛点”而非“部位”收费,一次治疗收费23次;导尿护理按日计费却单日收取4次费用。
- 分解收费:将完整诊疗项目拆分为多个环节收费。如全腹部CT平扫被拆分为上腹、中腹、下腹三次收费;乳腺癌根治术分解为“肿物切除+象限切除”两项计费。
- 虚增无指征服务:对无临床需求的患者开展过度检查或治疗。例如:为60岁以上无肾病风险者普遍开展胱抑素测定;无传染病诊断却收取“特殊疾病护理费”。
监管与应对提示
医保部门通过智能审核系统和大数据分析锁定违规行为,涉事机构需退回基金并面临违约金、罚款等处罚。患者可通过核对费用清单、关注“超频次检查”等异常项目维护权益。医疗机构应定期自查收费贯标情况,避免因HIS系统设置错误或物价理解偏差导致被动违规。
合理使用医保基金需医患协同监督,发现可疑收费可向当地医保局举报。从源头遏制不合理收费,才能确保“救命钱”真正惠及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