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种大病救助政策为困难群体提供全方位保障,覆盖儿童白血病、胃癌、终末期肾病等重大疾病,通过医保报销、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制度减轻医疗负担。 关键亮点包括:救助对象精准分类、年度救助限额最高达40万元、门诊与住院救助共用额度、5类大病目录内费用全额报销,并动态优化病种范围与药品目录。
-
覆盖病种与救助对象
30种大病包含儿童先心病、肺癌、宫颈癌等,2025年新增神经母细胞瘤、骨肉瘤等病种。救助对象分为三类:低保/特困人员(零起付线)、低收入家庭(起付线低于当地收入5%)、因病致贫重病患者(需审核)。农村易返贫人口同步纳入监测范围。 -
三重保障机制
- 基本医保:分段报销比例最高95%,新增26种肿瘤用药。
- 大病保险:自费超2万元可二次报销,阶梯比例50%-70%,封顶30万元。特困人员报销比例再提高5%。
- 医疗救助:低保对象年度限额9万元,门诊慢病与住院救助额度合并使用,罕见病用药通过专项通道纳入保障。
-
5类大病全额报销新政
恶性肿瘤、尿毒症透析等5类大病目录内费用扣除起付线后由医保基金全额承担,覆盖住院及长期门诊治疗。CAR-T疗法等高值药通过丙类目录与商保衔接。 -
“一站式”申请流程
向街道或乡镇政府提交户口本、诊断证明等材料,经公示后由民政部门审批。线上平台可办理异地就医备案,跨省结算覆盖90%三级医院。 -
动态优化与地方特色
上海等地将278种罕见病纳入管理,乳腺癌患者可申领妇联专项补助5万元。退役军人享专属防癌保险,覆盖CAR-T疗法费用。
建议符合条件的患者尽早申请,并关注地方政策差异(如门诊起付线、病种增补)。通过三重制度叠加、专项救助与个税抵扣(自费超1.5万元可申报),可最大限度降低医疗支出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