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保卡设有两个账户的钱,主要源于医疗保险制度的设计,用于实现风险共担和费用分摊。具体原因如下:
一、账户划分的基本原理
-
个人账户
由参保人员个人缴费(约工资的2%-8%)和单位缴费的1.2%-1.4%共同构成,用于支付门诊、药店购药自付部分及住院个人自付费用。
-
统筹账户
由全体参保人员缴纳的医保费(约工资的68%-72%)集中建立,用于支付住院、重大疾病等超出基本医保报销范围的费用。
二、账户功能与资金来源差异
-
个人账户 :
-
资金专款专用,不可提现,仅限医保定点机构消费。
-
每月工资中固定比例(如2%)进入个人账户,45岁以上人群单位缴费的1.4%也会转入。
-
-
统筹账户 :
-
形成“大池子”,资金量庞大,用于报销符合医保政策的医疗费用。
-
无直接现金余额显示,报销时直接划扣。
-
三、使用规则与注意事项
-
报销比例差异
-
个人账户按实际花费比例报销(如90%-100%);
-
统筹账户通常报销50%-90%的费用,具体比例因地区政策而异。
-
-
账户余额特点
-
个人账户余额每年清零,次年重新计算;
-
统筹账户无“余额”概念,按实际报销金额使用。
-
-
特殊情况说明
-
部分城市社保卡与医保卡合并,仅显示金融账户;
-
未参保或缴费档次较低者,个人账户无余额。
-
四、总结
医保卡双账户设计通过“个人自付+集体共济”的模式,既保障了个人基本医疗需求,又通过统筹账户实现风险共担。参保人员应合理使用两个账户,避免混淆功能与资金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