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近年医保征缴工作的实际情况,主要存在以下问题及改进建议:
一、信息管理问题
-
新参保信息推送迟缓
部分参保人员因系统延迟(2天以上无反馈)无法及时缴费,影响就医报销。
-
暂停参保恢复迟缓
断缴人员信息恢复后,系统仍显示“处理中”,导致缴费失败。
-
缴费信息反馈不及时
少数参保人员因次日系统未成功扣款影响缴费。
-
身份标识错误
部分人员因“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等身份信息错误导致报销金额偏差。
-
缴费地址重复
同一人在多地参保导致异地就医结算受阻。
二、参保意愿与能力问题
-
参保率持续下降
近年城乡居民医保参保率逐年下滑,2023年较2019年下降约25%。
-
经济负担加重
个人缴费标准从2003年的10元涨至2024年的380元,部分家庭因缴费压力断缴或弃保。
-
年轻群体参保意识弱
部分年轻人因健康意识强、风险观念淡薄而未参保。
三、基金运行与监管问题
-
基金风险隐患
县市级基金依赖程度过高、财务人员专业能力不足、政策复杂度高等因素导致风险。
-
基金使用效率低
部分地区存在过度诊疗、不合理检查等行为,影响基金使用效益。
四、基层服务能力不足
-
经办队伍薄弱
乡镇(街道)、村(社区)缺乏专业医保服务人员,群众就医后无法及时获取医保支持。
-
宣传动员不到位
部分群众对医保政策理解偏差,需通过一对一沟通、电话动员等方式提高参保积极性。
建议措施
-
优化信息系统
加强医保系统与税务系统的对接,实现信息实时反馈,减少缴费延迟。
-
完善缴费机制
推出分档缴费制度,降低个人缴费压力,同时提供灵活的缴费选择。
-
强化基层服务
建立专职医保服务队伍,完善村(社区)医保服务站点,提升群众就医体验。
-
精准宣传引导
针对未参保人员开展精准宣传,通过政策解读、案例分析等方式提高参保认知。
-
加强基金监管
完善医保基金监管机制,严查不合理诊疗行为,确保基金安全高效使用。
通过以上措施,可有效提升医保征缴效率,扩大参保覆盖面,保障群众基本医疗保障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