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医保结算清单是参保人就医后医疗机构向医保部门申请费用结算的核心凭证,包含190项数据指标,涵盖基本信息、诊疗记录、收费明细等关键内容,直接影响报销金额与DRG/DIP分组准确性。
-
清单的核心功能与结构
医保结算清单分为四大模块:32项基本信息(如医疗机构代码、患者医保类型)、6项门诊慢特病诊疗信息、57项住院诊疗信息(含入院途径、手术记录等)、95项医疗收费信息(与发票一致)。清单数据需真实、完整,否则可能触发医保审核预警。 -
如何看懂费用明细
结算单明确区分三类费用:无自付(医保全额报销)、有自付(部分报销)、全自付(完全自费)。例如,总费用6590.89元中,若政策外费用1328.4元需自付,剩余5262.49元按比例报销(如城乡居民医保二级医院报70%)。 -
填写规范的关键点
医疗机构需严格遵循“客观、规范”原则,主要诊断应选择消耗资源最多、影响住院时间最长的疾病,手术操作需按风险高低排序。错误填写(如症状代替诊断、时间逻辑矛盾)可能导致无法结算或基金拒付。 -
对参保人的实用提示
结算后务必核对清单与发票一致性,关注“自付比例”标识。急诊或异地就医需保留凭证,通过“北京医保”公众号可查询累计报销额度。社区医院门诊报销比例高达90%,小病优先选择更划算。
北京医保结算清单是医疗报销的“数据基石”,参保人了解其规则能避免费用纠纷,医疗机构规范填写则关乎基金安全与运营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