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保审核结算流程是医疗机构与医保机构核对医疗费用、完成报销的核心环节,其核心在于 高效性、合规性、透明化 ,通过数字化手段实现“即申即审即拨”,大幅缩短回款周期至最快1天,同时严格防范欺诈骗保行为。
-
费用申报与数据上传
患者就诊后,医疗机构需将费用明细(含诊疗项目、药品清单等)通过医保信息系统打包上传。部分省份已实现“日拨付”模式,例如河南省推行T+1至T+7灵活结算周期,住院费用按70%比例预拨付,门诊费用取消月度结算,直接“实报实付”。 -
智能审核与人工复核
医保系统首先通过预设规则自动审核费用合理性(如药品是否在目录内、诊疗项目是否超标),若触发异常则转入人工审核。审核人员需核对病历、检查报告等材料,确保无过度医疗或虚假申报。 -
结算拨付与财务对账
审核通过后,医保机构按比例拨付费用至医疗机构账户,剩余部分由患者自付。医疗机构需同步完成财务对账,确保账目与拨付金额一致。部分省份已实现“业财一体化”系统,自动生成结算凭证,减少人工误差。 -
异地结算与特殊情形处理
异地就医需提前备案,通过国家医保平台实现跨省直接结算;急诊等特殊情况可先垫付后补材料报销。新生儿参保6个月内可追溯待遇,超期则次月生效。
提示:参保人可通过医保APP实时查询结算进度,保留发票及费用清单备查;医疗机构需定期培训员工熟悉最新政策,避免因操作延误影响回款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