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120万元一针的抗癌药并未纳入医保报销范围,患者仍需全额自费承担。这种药物主要是一种细胞免疫治疗方法(如CAR-T疗法),针对特定类型的癌症(如淋巴瘤)具有一定疗效,但费用高昂,普通家庭难以负担。
1. 药物未纳入医保的原因
- 价格过高:该药物定价远超医保支付标准,例如,国谈药的最高年支付费用为29万元,而120万元的药物显然超出医保承受能力。
- 医保保障能力有限:我国医保筹资水平较低,2020年城乡居民医保人均仅为800元左右,难以覆盖如此高昂的治疗费用。
2. 政策背景
- 医保目录动态调整:近年来,国家医保局通过谈判已将多种抗癌药纳入医保目录,但主要针对临床常用且价格较低的药品,如靶向药物和免疫治疗药物。
- 商业保险补充:针对高价抗癌药,部分地区推出了普惠型商业补充医疗保险(如海南的“惠琼保”),可为患者提供一定程度的费用分担。
3. 患者可采取的措施
- 商业保险:购买商业医疗保险,尤其是特药险,可帮助分担部分费用。
- 寻求慈善援助:部分药物公司或公益组织提供援助项目,可帮助经济困难的患者。
- 参与临床试验:部分医院开展相关临床试验,符合条件的患者可免费接受治疗。
总结
目前,120万元一针的抗癌药仍需患者全额自费,但可通过商业保险和慈善援助减轻负担。未来,随着医保筹资水平提升和药物价格谈判推进,更多高价抗癌药有望纳入医保目录,为患者带来更多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