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工医保个人账户并未取消,但划入比例有所调整,核心目的是将资金统筹用于提高门诊报销待遇,优化医保基金使用效率。 改革后个人账户仍保留,但单位缴纳部分不再划入,转为强化门诊共济保障,通过“减少沉淀、提升报销”实现更公平的医疗保障。
-
政策背景与现状
2025年医保改革明确保留个人账户,但调整资金划拨规则:在职职工个人缴费部分(工资2%)仍全额划入账户,单位缴纳部分(原划入比例约30%)全部纳入统筹基金。退休人员账户资金由统筹基金定额划入,金额普遍降低。此举旨在解决个人账户资金闲置(占医保基金结存超30%)与门诊保障不足的矛盾。 -
调整后的实际影响
- 门诊待遇提升:取消单位缴费划入后,普通门诊报销比例从50%左右提高至60%-80%,慢性病、特殊疾病保障范围扩大。
- 账户余额处理:历史结余仍归个人所有,可用于支付自费医疗项目或家属医疗费用,但新划入金额减少。
- 地区差异:经济发达地区(如北京、上海)可能配套更高报销比例,欠发达地区过渡期较长。
-
常见误解与辟谣
网传“个人账户全面取消”系谣言。国家医保局多次强调个人账户归属权不变,仅调整资金结构。改革后仍保持“三个不变”:账户余额归属、在职职工个人缴费流向、退休人员不缴费政策。 -
应对建议
- 职工:关注本地门诊统筹政策,合理使用账户余额;可补充商业医疗险应对自费部分。
- 企业:及时更新HR系统数据,配合医保部门完成缴费调整。
此次改革通过“个人账户瘦身、门诊保障扩容”实现医保基金更高效分配,长远看将惠及多数职工,尤其医疗需求较高的群体。建议通过官方渠道查询本地实施细则,避免被不实信息误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