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腿以下或膝以下肌肉瘫痪主要表现为下肢无力、肌肉萎缩、感觉丧失及运动功能障碍,严重时可伴随足底溃疡等营养性改变。其核心症状与神经损伤(如坐骨神经或分支)直接相关,需通过肌电图确诊,早期干预可改善预后。
-
运动功能障碍:根据损伤部位不同,瘫痪范围各异。坐骨神经高位损伤可能导致股后肌群至足部肌肉全部瘫痪;股部中下段损伤仅表现为膝以下肌肉瘫痪;分支(腓总神经或胫神经)损伤则对应支配区肌肉失控,如足下垂或踝关节活动障碍。
-
感觉异常:膝以下区域(除小腿内侧隐神经支配区)普遍出现感觉消失,表现为麻木、刺痛或对温度/触觉不敏感。部分患者可能先出现感觉异常再发展为运动障碍。
-
营养性并发症:长期瘫痪会导致下肢血液循环不良,足底易形成深溃疡,且伤口愈合困难。肌肉萎缩可能进一步引发关节变形或挛缩。
-
鉴别要点:需与脊髓型颈椎病(下肢无力伴步态不稳)、先天性脑积水(中枢性瘫痪伴呕吐)等区分。外伤史、注射史结合肌电图检查是确诊关键。
若出现上述症状,应尽早就医排查神经损伤程度,避免延误手术松解或修复时机。康复阶段需结合营养支持与物理治疗,减少后遗症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