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腿以下或膝以下肌肉瘫痪主要表现为下肢无力、肌肉萎缩、感觉丧失及运动功能障碍,严重时伴随足底溃疡等营养性改变。 常见病因包括坐骨神经损伤、髋关节脱位或药物注射不当,需通过肌电图确诊并及时干预以避免不可逆损伤。
-
运动功能障碍:根据损伤部位不同,可能表现为膝以下全部肌肉瘫痪(如股部中下段损伤)或特定神经支配区肌肉瘫痪(腓总神经或胫神经受损)。典型症状包括抬腿困难、步态异常(如跛行、易跌倒),甚至完全丧失行走能力。
-
感觉异常:膝以下区域(除小腿内侧及内踝)皮肤感觉消失,可能出现麻木、刺痛或对温度/触觉感知迟钝。部分患者伴随下肢“发紧”或“沉重感”。
-
肌肉与营养变化:长期瘫痪会导致肌肉萎缩,肢体变细变软。足底因神经营养障碍易形成深溃疡,且愈合困难。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尿失禁等括约肌控制问题。
-
鉴别要点:需与脊髓压迫症(伴随上肢症状)、脑积水(呕吐、脑发育障碍)等区分。外伤史、注射史结合肌电图检查是明确诊断的关键。
早期治疗可改善预后,高位损伤需手术松解神经,康复期需结合物理疗法与营养管理。若出现下肢无力或感觉减退,应尽早就医排查神经损伤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