阑尾周围脓肿是急性阑尾炎的严重并发症,由化脓或穿孔的阑尾被周围组织包裹形成脓性包块,典型表现为右下腹痛、发热及可触及压痛性包块。 关键亮点包括:脓肿多因治疗延误引发,需及时抗生素或手术干预;若未控制可能引发腹膜炎、脓毒血症等致命并发症;B超/CT是确诊的金标准。
-
定义与病因
阑尾周围脓肿是急性阑尾炎未及时治疗,导致脓液被大网膜或肠管包裹形成的局部感染灶。常见诱因包括阑尾穿孔、坏疽或细菌感染,与肠道异物、免疫力低下等因素相关。 -
典型症状
患者多有转移性右下腹痛、持续高热(38°C以上),右下腹可触及边界不清的包块伴压痛。伴随恶心、呕吐、腹胀等肠梗阻症状,严重时出现寒战、黄疸或休克。 -
诊断方法
- 触诊:麦氏点压痛及反跳痛阳性。
- 影像学:B超显示混合性占位,CT可明确脓肿范围及与周围器官关系。
- 血检: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显著升高,C反应蛋白(CRP)异常增高。
-
治疗策略
- 保守治疗:轻症采用广谱抗生素(如头孢三代+甲硝唑),联合禁食、胃肠减压。
- 手术干预:脓肿穿刺引流或腹腔镜切除阑尾,严重者需开腹清理脓腔。
-
并发症与预后
脓肿破溃可致弥漫性腹膜炎、肝脓肿或脓毒血症。规范治疗下多数预后良好,但复发率高,建议康复后3个月择期切除阑尾。
提示:若出现持续右下腹痛伴发热,务必立即就医,避免自行用药延误病情。儿童、老年人症状可能不典型,需提高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