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医保可以跨省使用,但需提前办理异地就医备案并选择定点医疗机构。关键亮点包括:直接结算覆盖住院/门诊费用、备案流程线上化(国家医保APP/小程序)、报销执行“就医地目录、参保地政策”,以及17省已开通家庭账户跨省共济功能,方便为亲属支付医疗费用。
-
备案是核心前提
跨省就医前需通过“国家医保服务平台”APP或线下渠道备案,分为长期居住(如异地养老)和临时外出(如转诊、急诊)两类。急诊抢救可事后补备案,其他情况未备案可能降低报销比例。 -
直接结算三步操作
备案后,在就医地已开通跨省联网的定点医院持医保电子凭证或社保卡,即可直接结算住院和门诊费用。若未开通结算,需先垫付再回参保地报销,需保留发票、费用清单等材料。 -
报销政策差异需注意
跨省报销比例通常低于本地,例如某地本地住院报销80%,跨省可能降至60%。门诊慢特病(如高血压)需按参保地病种范围认定,用药以就医地目录为准。 -
家庭共济拓展使用场景
职工医保个人账户资金可跨省为配偶、父母、子女支付医疗费或代缴居民医保,目前17省146市已开通,单笔支付上限达1.2万元,通过APP绑定亲属即可操作。
提示:政策持续更新,建议就医前通过官方渠道确认备案地开通情况,并咨询参保地报销细则。异地长期居住人员备案后,仍可回原参保地双向享受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