绞窄性肠梗阻是一种严重的疾病。以下是对绞窄性肠梗阻的详细解答:
定义与病因
-
定义:绞窄性肠梗阻指不仅有肠内容物通过受阻,同时发生肠壁血运障碍并导致肠壁坏死,可伴有严重的脓毒症和休克等。
-
病因:主要由肠系膜血管受压、血栓形成或栓塞等原因引起。肠扭转、套叠也可能合并血运障碍,形成绞窄性肠梗阻。
症状表现
-
腹痛:绞窄性肠梗阻患者常出现持续性剧烈腹痛,阵发性加剧,疼痛可波及全腹,甚至放射至腰背部。小肠绞窄时腹痛多在上、中腹部,结肠绞窄时则多在下腹部。
-
呕吐:呕吐出现早且剧烈,呕吐物多为胃内容物,晚期可能吐出血性液体。
-
腹胀:腹胀不对称,腹部有压痛性肿块,肠鸣音可能减弱或消失。
-
停止排气排便:完全性绞窄性肠梗阻时,患者通常停止排气排便。
-
全身症状:绞窄性肠梗阻病情危重,进展快,预后不佳。患者可能出现早期休克、脉率增快、体温升高、白细胞计数增高等全身中毒症状。
诊断与鉴别
-
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如X线腹部平片、腹部CT等)进行诊断。腹部X线检查可见孤立突出胀大的肠袢,不随时间改变位置或有假肿瘤状阴影,有助于确诊。
-
鉴别:需要与单纯性肠梗阻相鉴别。单纯性肠梗阻主要表现为肠内容物通过受阻,而无肠壁血运障碍。
治疗与护理
-
治疗:一旦确诊为绞窄性肠梗阻,应尽早进行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包括解除梗阻因素(如粘连带松解术、肠扭转或肠套叠复位术)、肠切除术等。给予补液、输血、抗感染等支持治疗。
-
护理:术后应注意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保持胃肠减压通畅,给予营养支持治疗。做好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工作,帮助患者了解疾病知识并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工作。
绞窄性肠梗阻是一种严重的疾病,需要及时诊断和治疗。患者应密切关注自身症状变化,一旦出现疑似绞窄性肠梗阻的症状表现应及时就医并接受专业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