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肠憩室病是指结肠的黏膜和黏膜下层经肌层向外突出形成的袋状结构。这种病在乙状结肠和降结肠最常见。
病因
- 先天性因素:部分患者可能存在家族史,但真正属于先天性的结肠憩室罕见。
- 后天性因素:
- 饮食习惯:低纤维饮食和高脂肪、高红肉摄入与憩室病的发生有关。
- 生活方式:久坐不动、肥胖、吸烟等也是憩室病的危险因素。
- 药物使用:非甾体抗炎药、皮质类固醇和阿片类药物的使用也可能增加憩室病的风险。
- 结肠壁结构和运动改变:年龄增大导致结肠壁弹性和张力降低,以及结肠运动异常,也可能是憩室病的发病原因。
临床表现
- 无症状憩室:约80%的患者无症状,仅在检查时发现。
- 憩室炎:表现为腹痛、发热、恶心、呕吐、腹泻或便秘等症状。
- 憩室出血:表现为便血,可能是鲜红色或暗红色。
- 穿孔和肠瘘:严重时可导致肠穿孔和肠瘘,表现为腹膜炎症状。
- 肠梗阻:慢性憩室炎纤维化可导致肠腔狭窄,引起肠梗阻。
检查
- 内镜检查:包括结肠镜、胶囊内镜等,有助于发现憩室并排除其他疾病。
- 钡剂灌肠:有助于诊断憩室病,低张气钡灌肠更易发现憩室。
- CT扫描:对诊断憩室炎、脓肿等有帮助\cite{web_13}。
- 血管造影:对诊断憩室出血有帮助\cite{web_10}。
治疗
- 无症状憩室:一般不需要治疗,注意饮食和生活习惯即可。
- 憩室炎:轻症可保守治疗,包括抗生素、解痉药等;重症或有并发症时可能需要手术治疗。
- 憩室出血:大部分可自发停止,但大量出血时可能需要内镜、介入或手术治疗。
- 其他并发症:如穿孔、肠瘘、肠梗阻等,通常需要手术治疗。
预防
- 饮食调整: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减少红肉和高脂肪食物摄入。
- 健康生活方式:增加运动量,避免超重和肥胖,戒烟等。
- 药物调整:避免长期使用可能增加憩室病风险的药物。
通过了解结肠憩室病的病因、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我们可以更好地预防和应对这种疾病。如果出现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诊断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