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齿的分类方式主要有以下两种角度,可根据具体需求进行区分:
一、按生长期分类
-
乳牙
- 6岁前萌出的牙齿,共20颗,包括乳切牙、乳尖牙、第一乳磨牙、第二乳磨牙。 - 主要功能是切割食物,帮助儿童开始咀嚼。
-
恒牙
-
13岁后萌出的牙齿,共28-32颗,包括切牙、尖牙、前磨牙、磨牙及智齿。
-
替换乳牙后形成永久性牙齿,承担主要咀嚼功能。
-
-
替牙期
- 乳牙与恒牙共存阶段,口腔内牙齿数量和形态逐渐变化,是牙齿发育的关键时期。
二、按功能分类
-
切牙
-
位于口腔前部,上下各4颗(门牙),主要用于切割食物。
-
包括中切牙、侧切牙。
-
-
尖牙
- 位于切牙后方,上下各1颗(犬齿),主要用于撕裂食物。 - 因形状似虎牙得名。
-
磨牙
-
位于口腔后方,上下各4-6颗(前磨牙和磨牙),负责磨碎食物。
-
包括第一前磨牙、第二前磨牙、第一磨牙、第二磨牙及智齿。
-
补充说明
-
牙齿形态分类 :前磨牙和磨牙又可细分为双尖牙(前磨牙)和单根/多根牙。
-
异常情况 :部分人可能因多生牙、智齿缺失等导致牙齿数量异常。
以上分类方法覆盖了牙齿的主要特征,有助于理解牙齿发育和功能。若需进一步确认牙齿位置或类型,建议咨询口腔科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