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膜刺激征是脑膜受刺激所引起的一系列症状,主要包括颈强直、Kernig征(克氏征)和Brudzinski征(布氏征)。这些症状并非一种独立的疾病,而是多种病因引起的症状表现。
临床表现
- 头痛:通常为剧烈头痛,可能伴有恶心和呕吐,呕吐呈喷射性。
- 颈项强直:颈部肌肉僵硬,被动运动时有明显抵抗感。
- 克氏征阳性:患者仰卧,托起一侧大腿,使髋-膝关节各屈曲成直角,然后使小腿伸直,如遇抵抗且小于135度并觉疼痛,则为阳性。
- 布氏征阳性:患者仰卧,双下肢伸直,检查者托起患者枕部并使头部前屈,如患者双侧髋膝关节不自主屈曲,则为阳性。
病因
-
疾病因素:
- 脑膜炎:各种病原体和生物性致病因子侵犯软脑膜和脊髓膜,引起脑膜刺激征。
- 脑炎:病原微生物感染或变态反应性疾病播散至脑实质,导致炎症性病变,进而出现脑膜刺激征。
- 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底部或脑表面血管破裂,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刺激脑膜和脊神经根。
- 颅脑外伤:如坠伤、跌伤等,可导致颅内出血及感染,引发脑膜刺激征。
- 脑肿瘤:原发性脑肿瘤和脑转移瘤均可损伤脑膜及脑实质,造成脑膜刺激征。
- 其他疾病:如风湿病、白血病等,也可能引起脑膜刺激征。
-
非疾病因素:
- 药物因素:某些药物如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可能降低机体抵抗力,增加病原微生物侵袭的风险。
- 遗传因素:虽然脑膜刺激征本身不遗传,但部分全身疾病如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受遗传因素影响较大。
- 环境因素:如夏季蚊虫叮咬等虫媒疾病高发期,可能增加脑膜刺激征的风险。
- 生活方式:日常不注意个人卫生,未接种相关疫苗等,可能导致脑部炎性疾病发生。
治疗
- 手术治疗:如颅脑外伤引起的脑膜刺激征,需及时进行清创术;脑肿瘤引起的则需考虑肿瘤切除术。
- 药物治疗:根据病因选择合适的药物,如抗病毒药物、抗细菌药物、免疫抑制剂等。可使用镇痛药物缓解患者疼痛。
- 物理治疗:对于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等特定疾病,可采用放疗等物理疗法。
脑膜刺激征的诊断和治疗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处理。如果出现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详细检查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