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气管瘘最常见的原因是创伤、恶性肿瘤和长期气管插管,这三类因素占临床病例的绝大多数。其中,创伤(如车祸、锐器伤)直接破坏食管与气管结构,晚期食管癌或肺癌的肿瘤侵犯是恶性瘘的主因,而医源性插管压迫导致组织坏死则占良性瘘的75%以上。
- 创伤性因素:胸部外力撞击、锐器贯通伤或烧伤可直接撕裂食管与气管壁,约半数患者伤后3-5天才出现呛咳症状,易被漏诊。
- 恶性肿瘤侵犯:食管癌患者中5%-15%会并发瘘管,肿瘤侵蚀气管壁或放疗后组织坏死是主要机制,肺癌、甲状腺癌转移也可导致类似病变。
- 医源性损伤:长期气管插管(尤其气囊压力过高)压迫气管膜部缺血坏死,占良性瘘的绝大多数,需警惕呼吸机支持患者突发呛咳。
- 感染与炎症:严重肺部感染、纵隔脓肿或结核等慢性炎症腐蚀管壁,多见于免疫力低下人群,常伴随反复肺炎。
- 先天性畸形:胚胎期食管气管隔发育异常导致新生儿期即出现瘘管,多合并食管闭锁等畸形,需早期手术干预。
若出现吞咽后呛咳、卧位呼吸困难或不明原因肺炎,应立即排查食管气管瘘。早期内镜或手术修复可显著改善预后,但恶性瘘需综合评估肿瘤进展。